做产品的跑去开店,VR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?

vr之星  于 2017-8-22 09:42:39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阅读模式
0 880
做产品的跑去开店,VR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?

  为了证明VR行业“有利可图”,搞技术的85后CEO决定自己赚钱给大家看,在北京西单租了1000平方米的铺位,开店迎宾,做起了老板。
  在机会面前,付诸行动要果决、要快
 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,想创业就得辍学,摆在覃政面前的两条路泾渭分明,至少决定他以后每天能睡几个小时。那年他27岁,是一个高学历科幻迷,写过科幻小说,拍过科幻微电影,一切顺理成章,在这个过程中覃政对VR产生了强烈的兴趣。
  彼时,想用VR搞事情的可不止正面临选择的覃政,地球的另一端,一件足以让VR产业声名鹊起的大事正在酝酿。
  2014年,Facebook成立10周年,刚过30岁生日的马克•扎克伯格有点焦虑,他还不知道下一个10年要从何开始,这时,马克见到了Oculus的90后创始人帕尔默•拉齐,第一次体验了只在《黑客帝国》里出现过的虚拟空间,惊呼“这真是太TMD酷了”。
  3月,马克在午餐吃披萨的时候向高管表露了他对Oculus的态度,随即以2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份开始了收购,布局VR。这则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,强势推动原本还在悄然发展的VR概念。国外的科技巨头们被“Oculus恐慌”笼罩,国内的创业者们已经跃跃欲试。
  “当时,我不可能把博士读完再创业,那样所有的机会都错失了,我必须要做出退学的决定。”也是在3月,顶着“辍学博士”的标签,覃政踏足VR,和两个科幻迷一起创办了蚁视——国内首个虚拟现实公司。
  创办蚁视三年来,VR行业就没消停过,巨头们跑马圈地,创业者前赴后继,资本来了又去,尽管热浪灼面、潮起潮落,覃政也还是在按着自己的路子捯饬产品、探索模式,沉寂了VR被唱衰的大半年,上个月推出了两款产品,开了一家不卖产品的线下店。
  让玩家先坐下来,再谈VR游戏
  两款新产品分别是蚁视VR头盔2C和蚁视VR套装2S,线上分销,面向C端用户出售。不论是2C还是2S,服务的都是游戏玩家。
  当年,VR概念突然大火,但是用VR来做什么是很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,最终,以虚拟为基础的游戏成了大小企业选择切入的重要场景之一,现在的教育、医疗、旅游、社交等场景都有VR的身影,但是游戏的主流地位已经不可撼动,做好这一场景的产品优化,企业也就有了站稳脚跟的资本。
  “我们尝试探索一种真正适合游戏玩家的VR游戏机。”
  覃政的技术团队大多是游戏玩家,在体验VR游戏过程中,笨重的头盔、双手柄操作、站立走动等常规问题削弱了玩游戏的舒适感,“头要转来转去寻找目标,身子还要走来走去,短时间体验还可以,久了就累”,作为一个玩家,覃政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玩游戏时的状态。
  视频游戏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,PC游戏玩家们40多年都没站起来过,怎么VR一来,原本窝在沙发里翘着二郎腿的玩家就要站起来,还要左勾拳右跨步?覃政觉得这就像让一个开汽车的人去开飞机,跨度太大。
  “玩家和做研发的人是有区别的,他们不是为了体验多么真实的沉浸感,而是要真正进入到游戏里,体验游戏的情节和乐趣,休闲的过程是最根本的需求,真正的玩家是愿意坐着玩游戏的,他们需要葛优躺的环境。”
  覃政告诉品途,一个普通PC玩家转到主机平台有学习成本,从用鼠标键盘到用游戏手柄,需要时间去适应,先让玩家坐下来,改一些、留一些,跨度变小了,学习成本降低了,才能让他们接受玩游戏的模式改变,这也是VR头盔2C的设计初衷。
  等爆款,等VR游戏圈的《阿凡达》
  2C、2S推出之前,蚁视的产品品类已经不少。成立之初上市了第一代头盔,次年推出VR眼镜,隔年发布了蚁视头盔二代和VR运动相机。在蚁视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,三面墙壁的展示架上摆的满满当当,从三年前的第一款VR眼镜到最新的2C、2S。
做产品的跑去开店,VR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?

▲ 蚁视公司产品展示厅

  现在,这些产品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——佩戴不适感没有绝对消失,游戏内容也依旧紧俏。以demo、原型为主的VR游戏产品在主导这个市场,高成熟度、高质量的产品反而少见,这也是行业困境。用户使用蚁视2C产品的活动范围就是steam平台的1300多款VR游戏(免费游戏有几百款)和蚁视平台免费提供的二十多款游戏。
  “我们没有微软、索尼那种驱动一个生态的能力,现在生产VR版本游戏也就全凭游戏公司主动去做,但在未来,大厂会慢慢重视VR,慢慢的每一款(游戏)大作都会设置VR选项,玩家打开游戏就可以切换到VR模式。”
  跟行业内大多数的头显厂商一样,覃政在等C端游戏的爆款,就像当年的3D影视行业,因为一部冠绝全球票房榜单的《阿凡达》而被广泛讨论,也惹火了3D技术,3D电影的市场才豁出了口子。
  今年,日本卡普空(CAPCOM)制作的《生化危机7》在没发布前,覃政以为自己等的爆款就要来了。结果是,PS VR独占了《生化危机7》版权。“如果没有独占,这游戏放到PC端一定会是VR爆款”,白等一场的覃政语气稍显平静,这个行业充斥着太多创业者无法左右的无奈,要继续走,就要继续等,还要跟时间较劲,平静些似乎更加妥当。
  C端产品远没有到收获的季节
  内容跟不上、硬件不盈利,是VR行业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。即使是占有去年中国大陆虚拟现实头盔销售市场份额第一的HTC(Canalys数据,市场份额为17.7%),尚只能在“九季亏损”后将HTC VIVE的一套虚拟现实技术、设备定义为最具价值的资产。
  “没有那么大的销售量能支撑盈利。”这笔账,覃政一直都在算,一款C端产品的面世,背后是巨资的研发投入、运营成本投入,要盈利得每月卖出十万台VR头盔,可能吗?Canalys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虚拟现实头盔总共是30万套。
  “在VR行业,不要谈拿硬件赚钱的事,任何一个硬件行业在早期都是在烧钱。这个行业没有大火,但我们也没死,是有原因的。”
  智能硬件可以分成工具类和容器类,无人机、运动相机等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工具,用户会买大家都觉得用着好的,所以大疆、GoPro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,撑起了整个生态,小公司完全失去了市场;和VR同属于容器类的智能硬件比较少,智能手机算一个,推动整个手机生态的是谷歌、苹果这样输出系统的巨头,但是到了产品环节就难有一家独大的情况,小米能火、华为能火、OV也能火,大家都在拼产品力。类比VR行业,小企业生存的空间自然就有了。
  “早期的智能手机考验创新力,一个新标准出现后马上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,就像谷歌推出安卓系统,手机厂商马上就生产了安卓机,中期,考验产品是不是过硬,供应链是不是跟得上,后期就是营销,线上的小米、线下的OV都靠着营销做了很好的推广。”
  早期靠技术驱动,中间靠产品,最终靠营销,硬件行业的发展有10到20年的周期,这一模式可以复制到所有的容器类行业,从VR技术到可穿戴产品,VR才走过了3年,盈利确实无从谈起。
  “所以我觉得生存之道很简单,每个阶段做对的事情,早期做好技术,中期做好产品,后期做好品牌营销,我就想把工作持续的做下去,能够让大家都愿意去用。”
  当然,这是VR在C端的情况,同样的技术放到B端,换一种模式,覃政正在尝试辟出一条可以赚钱的路子。
  VR主题公园,一座虚拟迪士尼
  回顾蚁视的三年,覃政说自己讲了一年概念,做了两年产品,现在正身体力行验证他探索出的商业模式——面向B端用户的VR主题公园已经开业一月有余。
  房间级的VR线下体验店曾经火爆过,火到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小老板都觉得自己找的了炫酷的发财机会,一时间,体验店遍布商场,甚至地下室。但好景不长,“打瞌睡的老板”、“懵懂的员工”出现了,这条路不好走了,靠VR赚钱哪有那么容易。
  同样是在线下开店,覃政占地近千平方米的VR主题公园和游走在死亡边缘的VR体验店又有哪些实质性的区别?
  VR主题公园是蚁视自营的第一个体验项目,是面向B端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,覃政说:“以前房间级的VR体验店搭配传统的载具,很少有用户会产生复购的兴趣,吃的是新鲜饭,商业模式不成立,我们在打造自己toB的商业模式,我们要向客户证明,我的店可以盈利,甚至我会公开我的成本给他们看。”
  卖打包方案,是VR主题公园的终极逻辑。开在北京西单的线下店整个装修成本是60万,设备投入40万,这其中包括背包电脑、头盔、地毯等,刨除房租后的开店成本约有百万。覃政告诉品途,目前,主题公园还没有做营销,依靠自然的商场流量,每月流水已经打平成本,“目标是在半年以内把整个店面的投资成本全部收回。”
  要说做头显上游产品的蚁视在做toB整体解决方案时有哪些优势,覃政说了3点。
  1.有技术,有专利。
  一般的VR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大空间追踪技术,要做大空间的VR就要去传统的动捕行业寻找专业的第三方公司,他们的技术成本高,常用于技术展示和高端的影视拍摄,价格不菲,没有商用盈利的基因。
  蚁视VR头盔本身就支持大空间追踪,先省去了头盔的成本,店里铺的地毯只要一平米一百块,不走出铺设地毯范围,都能实现追踪,这一研发已经获得专利,从整个方案的原理开始,就省去大半成本。
  2.流程打包,方便还不贵。
  在toB业务上,一般模式是卖产品的不管卖方案的,卖方案的还要去找有技术的,卖完方案也不会管盈利情况,整个流程高度分散,客户往往不能收回成本。蚁视作为最上游的头显商,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会参与整个流程,从产品到体验店落地,全包,省去了客户的多层对接,压缩中间商差价,提供了给客户优惠的价格,自己也能赚一份钱,是两赢。
  3.模式可复制。
  亲自实践开店,不仅是让客户看到主题公园的实操性,也是在积累运营经验,研究销售话术,这些都可以免费分享给公司未来的B端客户,此外,目前运营的主题公园模式可以直接复制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区,在二三线的城市,也可以适当调整之后复制,房价和人流负相关的关系是保证盈利的关键。
  “我们最核心的一点是成本低,所以怎么算都能赚钱。”蚁视VR主题公园现在有两款大空间追踪游戏和四个区域可以选择,卖的是门票,不涉及产品销售,可以容纳6到10个人同时进入,每天的理想流水在两万左右。
做产品的跑去开店,VR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?

▲ 蚁视VR主题公园

  创业三年,情怀还在
  “我个人包括我的团队,大家对线下商业还是有情怀的。”
  接触VR之前,覃政这个科幻迷还自己DIY了3D放映机,在学校周围开了一家电影院,那是2009年,《阿凡达》最火的时候的,覃政一边读研,一边每月定期放映电影。
  “看到来我影院的人开心的时候,我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。”尽管现在抓技术、做资本运营、做产品规划、进行市场调研、见大单客户,忙碌的覃政经常是公司最晚走的,但他还是会每周抽时间去西单的店里看看。
  “我想的是以后在每个城市都能有一家我们的VR主题公园,一个类似迪士尼的地方”,覃政说,“主题公园是我的梦想之一,做VR还顺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情怀还在。”
  采访在蚁视的产品展示厅里进行,覃政身后是一排排的产品,他趿拉着凉拖,穿着蚁视的文化衫,没有精心装扮,摄影机架好之前,是一个实实在在疲惫的工科男,开机进入状态后,也是真真切切、精神抖擞的创业者。
  “我们走过的3年,踩了不少坑,负面也有,没出阁的小姑娘才会没绯闻吧,出来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,现在想起来,经历的这些都是有意义的,在这个行业,没有人太在乎你的过去是什么,而是看你现在拥有什么。”
| 0 人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QQ|小黑屋|vr资源吧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