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R快速发展后的寒潮,兰亭数字破冰而出

vr之星  于 2017-1-22 11:50:25 回帖奖励 |阅读模式
0 1029
  在汹涌澎湃的科技变革浪潮中,虚拟现实(简称VR)和增强现实(简称AR)的出现,颠覆了世人的传统观念。近年来,美国科技巨头先后布局,中国资本迅速跟进,“VR概念股”应运而生,直至2016年达到阶段顶峰,这一年也被誉为“VR元年”。
  然而,随着时间的发展,市场很快冷静下来,2016年中旬,上市公司投资意愿开始下滑,有媒体毫不遮掩地指出,互联网创业遭遇资本寒冬。
  2016年12月30日,乙未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《证券日报》举办“VR产业闭门论坛”邀约14位VR领域大佬,探讨中国VR产业未来路在何方。在研讨的过程中,各位专家分别评判了2016年VR行业的表现,并给出相应评分。据统计,14位专家给出的平均分为68分,刚刚迈过及格线。此外,在论坛现场,各位专家还分别总结出2016年VR行业的三大关键词,其中,狂热、迷茫、寒冬等词被多次提及。
  显然,寒风凛冽。从狂热到寒潮,市场并没有给VR行业太多缓冲的时间,其中身处一线创业团队感触最为深刻。“中国VR领域的狂热是从2015年10月份开始的,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,当时二级市场倒逼一级市场,大量资金、上市公司和创业者开始涌入,随之而来的是展会、奖项、行业应用,2016年第二季度,这种情况达到高潮。我们发现,无论国内国外,凡是与科技挂钩的公司都在做VR。”兰亭数字COO庄继顺表示,大量团队、资金入场,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,整个行业的质量在下降,市场开始混乱。爆发之后必有回调,这时候有公司开始思考,是不是该投VR,应该投多少?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没底的。2016年下半年以来,投资热情逐渐降温,初创公司已经死了一批,预计明年还将再死一批。
  对VR行业的惨烈现状,庄继顺有一句业内人尽皆知的名言,体现了他对VR的十足信心:“黎明前的黑暗,无法阻止我们前行,愿大家‘活到最后’!”
  VR是否会成为下一次科技变革的引爆点,尚未定论。但是,显然当前行业表现并不如意。在《证券日报》VR/AR闭门论坛上,14位专家分别为2016年VR行业表现给出评分。据统计,14位专家给出的平均分为68分,刚刚迈过“及格”线,距离80分“良好”还有不少差距。
  2017年,移动VR硬件方面,值得期待。移动VR在硬件方面过关不成问题,但是短时间内,操作系统、交互系统恐怕都很难达到完美。
  对此,庄继顺表示赞同,但是他认为,限制移动VR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屏幕。“移动VR对标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三星的Gear VR,而Gear VR无非是拥有更好的屏幕和运算能力。在屏幕方面,最适合VR的屏幕是OLED屏,而目前全球OLED屏最大的问题是——产能低、良品率差。一方面,厂商的产能要供应给电视市场,‘边角料’才能留给VR,而目前能够提供‘边角料’的公司以三星为主,国内京东方也能提供一点。另一方面,三星的良品率不高,而其它国内厂商良品率甚至不足五成。从各大厂商产业线成长时间、产能等方面综合衡量,3年内屏幕的问题都无法解决,纱窗效应将持续存在。”
  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提过,因为这是一个“死局”,提了也没用。庄继顺进一步表示,“的确有的公司能生产5k显示屏,但一块屏幕做半年,产能极低,这都是实验室的产品,不适用于产业线。这个问题无法解决,内容公司需要用多少个‘吴亦凡’来吸引粉丝,才能保证用户粘性?”
  可以肯定的是,从当前的技术来看,无论是在移动端,还是在PC端,VR产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去完善。在不断的尝试、试错的情况下,得出最佳方案。时间虽长,未来可期,专家普遍认可的是,未来VR将成为新一代的娱乐体验。来源: it专家网
  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TechWeb无关。凡来源非TechWeb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TechWeb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
来源:TechWeb
| 0 人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QQ|小黑屋|vr资源吧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