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R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? 凌感上演撕逼大战

vr之星  于 2018-4-1 10:49:54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阅读模式
0 984
当VR浪潮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,很多同行都倒在了走向梦想的道路上。就连99VR视界君都觉得在2018年这几个月来,原来还能持续更新资讯的同行战友们,已经有好几家再也没有刷新日期了。 创业的路不好走,能熬过漫长的发展期的更是少数。这次轮到的手势识别技术公司uSens凌感。
uSens凌感不同于单纯是全部是国内团队的创业公司,它还是顶着硅谷光环,第一个在移动平台是昂提供三维手势识别技术,开发团队也都是拥有多年在硅谷从事人机交互技术研发经验的。这样的团队都逃不过被风浪波及,而这场风浪来源于新的撕逼。
昨天清晨,国内知名手势识别技术公司uSens凌感CEO何安莉突然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:
VR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? 凌感上演撕逼大战
6个小时之后,何安莉指名道姓的凌感前COO时驰,亦在自己的朋友圈做出回应:
VR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? 凌感上演撕逼大战
不仅如此,我们甚至在凌感的官网上也发现了“关于时驰离职造谣的重要声明”这样一篇处于显眼位置的文章。
VR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? 凌感上演撕逼大战
uSens凌感中国官网首页声明
这一新闻的爆发,让人颇为摸不着头脑。就在多方联系、打探的同时,也发现,除了高层撕逼之外,公司也处于离职潮中,核心技术手势团队人员已所剩无几。
曾经:三位好友创业,融资近2亿
uSens凌感,2013年底创办于美国硅谷,专注为AR/VR提供三维人机交互解决方案。
在AR/VR行业,凌感最知名的就是自己研发一套手势识别交互SDK Fingo。最新的Fingo SDK集成软硬件为一体,硬件上通过两个红外摄像头及三个红外辅助灯追踪手部动作,软件上基于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等算法,可以实现对双手骨骼的识别,连握拳、手心写字和十指交叉等大面积遮挡情况下的动作都可以应对。从亲身体验来看,Fingo对于双手复杂动作的追踪相当精确。
VR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? 凌感上演撕逼大战
从融资情况来看,凌感在2016年年中完成2000万美元A轮后,已经在去年年底开启了B轮融资,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完成。
同时,凌感在国内的北京、杭州、深圳等地均设有办公室,公司的三名创始人也都是高知海归。何安莉已经在硅谷工作、生活了近十年,辞职前正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担任高级芯片设计师。她的丈夫费越在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大公司的科研实验室工作了多年,是人机交互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家。而费越的复旦大学校友时驰曾就职于世界财富500强的Old Mutual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,在博士期间就成功开创了公司。
了解到,在此之前,何安莉与费越大部分时间都留守硅谷,时驰则是留在中国的唯一一位创始人。而实际上,三位创始人之间的这段争端,从去年12月圣诞节期间就已经爆发。
现在:因“回扣”事件对簿公堂,公司手势技术团队大部分已离职
在调查本次事件的过程中,分别与凌感的多名前员工以及时驰本人都取得了联系。通过他们的回答,我们也大致能够还原出事情的经过以及现状。
据前员工表示,时驰与何安莉的纠纷起源于去年12月。当时,何安莉声称时驰牵涉到商务合同中交易回扣的事项,公司要进行调查。仅仅一周之后,全公司就收到时驰已经离职的邮件,非常突然。
据离职人员透露,随着负责商务的COO时驰突然“被离职”,公司的许多业务也都出现了不太乐观的情况。甚至有人直言,“因为这个事情很多单子都没了”。时驰的离开似乎成了离职潮的导火索,凌感在中国的核心手势技术团队在短短3个月之间大部分都已离职,北京的手势技术团队原本8人,现仅剩1人;SLAM团队4人中也有1人离职,深圳硬件团队12人中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离职。
在采访过程中,多名前员工一致同意,公司的管理和效率存在很大问题。由于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团队,而且CEO何安莉负责大部分事务的最终拍板,时驰的权限相对较小,因此决策过程并不顺畅。而项目调节的效率低下,也就导致了员工情绪不满,随着本次的事件一起爆发。
据了解,凌感本身也处在一个较大的转型期。在前两年,VR风头正盛的时候,公司希望自己的手势识别技术能够和VR头显相结合,成为普及的输入端方式。但是随着VR融入主流市场的速度并不如想象中快,凌感也开始把业务重心往其他领域转移。
目前,公司的业务重点放在了手机AR和车载设备的手势识别上。据了解,选择这两个领域也是因为公司需要收获现金流。虽然公司融资还算顺利,但技术团队的运营成本开支很大,硅谷的团队更是以双倍的速度在烧钱。
从最近的新闻来看,凌感推出了适配中低端手机的AR方案,并且已经和展讯达成合作。凌感的技术很有可能会预装在搭载展讯芯片的手机上,这有助于实现较大的用户量。
未来:在市场压力和融资压力下,这或许会是一个分水岭
上文我们已经提到,凌感正在寻求新一轮的融资。在这么关键的节点,技术团队大量流失的情况是否会对公司近期的融资带来负面作用,还不得而知。不过对于一家以技术为根基的公司来说,技术团队的重构必定需要时间和磨合期,会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
另一方面,处于转型中的凌感,本身就更加脆弱,也需要更多的人。前员工认为,公司转向AR和车载赛道后,虽然赛道扩宽了,但竞争对手也多了起来,包括极鱼、微动等TOF方案商、太虚、视+等国内AR引擎、还有ARCore、ARKit等都有可能在这方面深耕。简单来说,凌感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,而此时的人才流失更是雪上加霜。

| 0 人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QQ|小黑屋|vr资源吧 |网站地图